唐鑫~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
学习贯彻讲话精神 推动首都科学发展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体会
唐 鑫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集中反映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治国方略、工作思路和信念意志,是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深化和拓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必须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首都科学发展,不断开创首都各项事业新局面。
一、深刻认识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的极端重要性
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向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中央权威,关乎党的生命,是党和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当前,我们党面临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临国际上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在新的形势和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指导实践,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一)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从建党之日起,就强调铁的纪律,严格坚持民主集中制,维护中央权威。毛泽东在建党之初就深刻认识到:“欲革命成功,必须势力集中一致,所以有赖于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党来发号施令”。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由于坚决维护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权威,才有力地凝聚了全党、团结了全国人民,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坚决维护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权威,才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夺取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党的历史证明,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向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中央权威,是我们党从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得出的宝贵经验,也是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
(二)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是应对复杂局势的迫切需要。
我们党是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推进前无古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特别是我们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面临着更加严峻复杂的环境和局势。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思想相互激荡,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还存在,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
从国内看,由于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特别是随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叠加,各种潜在的挑战和风险凸显。如果没有中央的强有力领导,应对不当,我们就可能面临更大的困难,甚至出现社会动荡。
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只有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我们才能在行动上保持一致,在各种挑战面前趋利避害,始终保持主动;才能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不断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才能形成全党全国的统一意志,及时妥善地消除各种不利因素,保持国家的和谐稳定。
(三)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八大突出强调“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未来的发展定下时间表,既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任务还很艰巨繁重,没有一个在实践中形成的、众望所归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及其强有力的权威,是难以做到的。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艰巨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迎难而上,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提出了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战略、新举措,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讲话精神,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保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如期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贡献。
(四)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根本在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所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更加突出,所面临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凸显,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关键是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深入总结我们党领导革命和执政的宝贵经验,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可以看出,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之所以能够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中不断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领导全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有一个坚强有力的中央领导核心,全党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而一些原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之所以丧失政权就是因为中央领导集体出现思想、理论、路线错误,呈现软弱涣散状态,难以领导党和国家走上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国家治理和党的建设呈现新局面新气象,充分展现了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鲜明的人民立场、严谨的求实精神,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当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确保中央政令畅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真正做到认识上一致、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同心、情感上认同、行动上同步。党的各级组织、各级干部、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有这样的组织观念,这样的政治自觉,这样的责任意识。
二、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关键在推动首都科学发展
只有实现科学发展,才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不仅是为了统一思想,更是为了在思想认识一致的基础上推进工作。做好首都工作,不仅要把北京建设好发展好,而且要维护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在科学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一)实现首都科学发展,要求我们围绕讲话精神,在基本原则问题上体现首都人民的自觉自信。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地位特殊、责任重大。实现首都科学发展,首都党员干部要带头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向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基本原则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八作出的战略部署。
在目标问题上,我们应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加深对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解,矢志不渝、埋头苦干,使首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在道路问题上,我们应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深对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理解,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使首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始终走有全国前列。
在动力问题上,我们应围绕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加深对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理解,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五位一体”建设取得更大成就,使首都在改革创新驱动发展中充分发挥首善之区的功能。
在执政之基问题上,我们应围绕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贯彻群众路线、永不脱离群众,加深对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理解,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使首都人民愈益安居乐业、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
在党自身建设问题上,我们应围绕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加深对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和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理解,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使首都党员队伍特别是干部队伍保持纯洁性、先进性。
(二)实现首都科学发展,要求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南,在发展战略上体现首都特色。
北京具有科技、文化优势。实现首都科学发展,必须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战略,以创新成果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于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尽快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关于文化创新,他指出:要在继续大胆推进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同时,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释放首都科技生产力和文化生产力,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之路,产生强大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就科技创新而言,应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高首都科技资源整合利用水平;进一步做好“1+6”系列政策先行先试,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增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对接和服务国家创新战略,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科技创新支撑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就文化创新而言,应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高首都文化资源利用水平;按照种类齐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实用高效的原则,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建设一批重点文化工程,辐射带动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树立科学的文化产业发展理念、谋划合理的文化创意产业新格局、激发多元化产业主体活力、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鼓励文化自主创新,打造文化品牌,实现文化“走出去”的目标。
就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而言,应正确把握科技与文化的内在联系以及相互作用的机理,搭建融合发展平台,以制度创新促进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使科技与文化的因子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当中去,渗透到城市建设管理各项工作中去,渗透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去,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城市建设管理方式、实现首都科学发展提供强大驱动力。
(三)实现首都科学发展,要求我们活学活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联系首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攻坚克难。
当前,首都发展呈现出五个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这五个阶段性特征,必须看到还存在许多制约首都科学发展的难题。最大难题是如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这个问题本质上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必须切实加以解决。
关于推动科学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真正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上,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这一讲话精神对于破解首都科学发展难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北京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关键是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推创新上下功夫,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需要从战略高度,做到以下几点:
关于人口问题,应进一步明确调控人口规模的战略目标——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序流动、合理配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质量乃至人口质量,促进人口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常住人口的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应通过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来调控人口规模,在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以及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走出一条“人口有进有出”的调控道路。
关于资源问题,应着重解决水资源短缺的突出问题,确立“提高用水效率,促进用水零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控制用水总量;推进科技创新、增强节水能力;加强水务管理、提升节水服务”的战略目标,按照“节水先行,以供定需;因地制宜,分区实施;因时制宜,阶段推进;重视科技,示范引领;深化改革,统一管理”的基本原则,发挥水资源的综合功能,实现水资源高效、循环、可持续利用。
关于环境问题,应把治理大气污染作为突破口,制定“以治理交通碳排放为重点,从源头上降低碳排放量;实现产业规划创新,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建立联防联控体制机制,实现跨区域环保协作;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水平,实现城市发展低碳转型;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群众广泛参与的关系,发动全社会参与环保。”的战略目标,把治理大气污染与治理交通拥堵等“城市病”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创新制度、协调推进、讲求实效,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大力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广泛、深入、持久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们要把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大力推进创新发展、包容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首都人民应有的贡献。